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2019年全国高校史哲论坛征文结果公布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2019年全国高校史哲论坛已完成征文评选工作。本次论坛共收到来稿500余篇,经过严格的匿名评审和学术审查,邀请校内、外专业评审老师40余位参与盲审,最终59篇优秀论文脱颖而出。现将论坛结果公布如下:
本科生组获奖名单:
| 文章名 | 姓名 | 学校 | 名次 | 
| 略论中晚明北方阳明学者的学术、士人网络及身份认同:以洛阳王门为线索 | 杜一凡 | 兰州大学 | 一等奖 | 
| 以曹名为号:汉唐间尚书制度演进过程之一面 | 李柏杨 | 湖南大学 | 一等奖 | 
| 走向科学主义:清末《新闻报》医药广告中“化学”概念的流播 | 刘国成 | 兰州大学 | 二等奖 | 
| 《文心雕龙·乐府》李、左延年问题新论 | 谢欣仪 | 中山大学 | 二等奖 | 
| 河池宋代宜州铁城相关史事探微 | 覃 旺 | 湖南大学 | 三等奖 | 
| 基于辽代皇族与后族权利嬗变视角的重元之乱研究 | 潘芸淇 | 内蒙古大学 | 三等奖 | 
| 近代中国“公理”观念形成与演化的轨迹 | 朱钊沅 | 湖南大学 | 三等奖 | 
| “无为之力”与“自尔之力”的会通——《讲周易疏论家义记》中之道-物关系试探 | 高语含 | 中央民族大学 | 三等奖 | 
| “西戎之俗”与秦帝国国家祭祀的生成 | 顾思程 | 武汉大学 | 三等奖 | 
| 凡圣之间:晚明理学家的思想与塑造——以韩贞为中心 | 卞楷文 | 华中师范大学 | 优秀奖 | 
| 晋唐道经“虚目”考:从《三洞经书目录》到《南竺观记》的经目演变 | 李非凡 | 武汉大学 | 优秀奖 | 
| 杨宜治与《俄程日记》探析 | 陈司琪 | 华东师范大学 | 优秀奖 | 
| 不曰天地曰乾坤——论《西铭》开篇的一个思想史争论 | 张鉴涵 | 中山大学 | 优秀奖 | 
| 杜预《春秋经传集解》礼学诠释与汉晋经学 | 许俊炜 | 华南师范大学 | 优秀奖 | 
| 《梁书》卷数考—兼论《梁书》的修撰经过 | 常 亮 | 南京大学 | 优秀奖 | 
| 南宋高宗、孝宗朝“利路义士”发展述略 | 李 鑫 | 陕西师范大学 | 优秀奖 | 
| 论《说文》中的反形字 | 洪镐男 | 南昌大学 | 优秀奖 | 
| 宣传与实践—《新华日报》(华北版)视野下的中共宪政运动 | 向 豪 | 山西大学 | 优秀奖 | 
研究生组获奖名单:
| 文章名 | 姓名 | 学校 | 名次 | 
| 明赋役黄册所见州县军户探研——以新见上海图书馆藏〈乐府诗集〉纸背文献为中心 | 张 恒 | 武汉大学 | 一等奖 | 
| 《论语•泰伯》“曾子有疾”章初探 | 孟兵强 | 西北大学 | 一等奖 | 
| 清华简《心是谓中》“心君”章与战国黄老思想 | 曲祯朋 | 清华大学 | 二等奖 | 
| 儒释竞逐之场域:明中叶广州府泰泉书院与景泰寺的更迭 | 吴泽文 | 复旦大学 | 二等奖 | 
| 作为公羊学的兄弟昭穆问题 | 吴迎龙 | 复旦大学 | 二等奖 | 
| 经权与文实——论董仲舒与何休对《春秋》“宋人及楚人平”的不同诠释 | 李 彬 | 复旦大学 | 二等奖 | 
| 庄子“物物而不物于物”思想释解 | 高晓锋 | 中国人民大学 | 二等奖 | 
| 北宋武威安氏刻工家族考 | 艾 讯 | 西北大学 | 三等奖 | 
| 国耻记忆与民族复兴:民国时期“五三国耻”纪念研究(1928-1937) | 陈 杜 | 湖南大学 | 三等奖 | 
| 论玄武门之变后唐太宗处理建成旧属的政策——以唐《辛俭墓志》为中心展开 | 李 皓 | 陕西师范大学 | 三等奖 | 
| 明儒杨士奇《三礼考注》辨伪的学术渊源及其性质 | 郭卫星 | 中山大学 | 三等奖 | 
| 里耶秦简牍史地三题 | 刘 聪 | 武汉大学 | 三等奖 | 
| 论宋太祖对先代帝王祭祀的变化 | 黄光辉 | 清华大学 | 三等奖 | 
| 轉向今文,全面攻古:崔適對“新學偽經”說的繼承與發展 | 胡 媛 | 湖南大学 | 三等奖 | 
| “不乐无德”——《五行》篇“乐”观念初探 | 胡振坤 | 北京师范大学 | 三等奖 | 
| 论朱子“格物致知补传”中的“已知之理” | 李健芸 | 北京大学 | 三等奖 | 
| 《庄子》、郭注、成疏的“莫若以明”观比较 | 庞 鑫 | 湖南大学 | 三等奖 | 
| 会三为一:朱子太极哲学的意象诠释 | 廖春阳 | 云南大学 | 三等奖 | 
| 由识体到心体—熊十力对佛家唯识学的借鉴与改造 | 李雅萍 | 复旦大学 | 三等奖 | 
| 中庸之道的当代审视:以“政治衰败”为理论视阈 | 赵哲轩 | 中央民族大学 | 三等奖 | 
| “小康”将终“大同”终启——主湘者何键的救世之道 | 薛宸宇 | 湖南大学 | 优秀奖 | 
| 从战国竹简论孔门言辞观及其礼学背景 | 陈丹奇 | 中国人民大学 | 优秀奖 | 
| 梅兰芳早年成名与清末民初的社会变迁 | 刘静垚 | 中国人民大学 | 优秀奖 | 
| 试析群体意识对历史书写的影响——以朱利安改宗时间问题为例 | 张 娓 | 复旦大学 | 优秀奖 | 
| 《新青年》前期的自由主义思想 | 王 琛 | 华南师范大学 | 优秀奖 | 
| 从生产动员到社会变迁:战时四川工业合作探析 | 周 狄 | 西南大学 | 优秀奖 | 
| 跪香请愿:近代江南民众的一种利益诉求方式 | 王 刚 | 杭州师范大学 | 优秀奖 | 
| 国家意志与地方社会治理——以清代安徽政区分等为中心 | 易山明 | 安徽大学 | 优秀奖 | 
| 李塨南游交往考——清康熙中叶浙江考据学发展的个案研究 | 刘 辰 | 苏州大学 | 优秀奖 | 
| 隐形的“敌人”:林爽文起义中清廷对于天地会会首的搜捕 | 雷天月 | 澳门大学 | 优秀奖 | 
| 从出土文献看秦洞庭、苍梧二郡的北部边界 | 但昌武 | 武汉大学 | 优秀奖 | 
| 立宪思想与政治行动间的距离:1910年浙江谘议局停议事件研究 | 吴世平 | 复旦大学 | 优秀奖 | 
| 权势转移:明初玄教院的建置、职权与废置 | 朱宇超 | 华东师范大学 | 优秀奖 | 
| 以离为水,以坎为火——《清华简》里不一样的八卦 | 何 锴 | 华东师范大学 | 优秀奖 | 
| 论老子的“明”及其冥契哲学 | 马士彪 | 南京大学 | 优秀奖 | 
| 船山于荆公、朱子“礼理之辩”互斥模式之辨正 | 杨 超 | 湖南大学 | 优秀奖 | 
| 王国维关于儒家思想的审美化诠释——以《论语》“侍坐”篇为中心 | 刘强强 | 浙江大学 | 优秀奖 | 
| 会天道人道:先秦儒家天人观及其意义初探 | 罗 阳 | 华南师范大学 | 优秀奖 | 
| 神与人:《九歌》祭祀主题的心理诠释 | 冒婉莹 | 华东师范大学 | 优秀奖 | 
| 从“象”与“真”论直观与再现的关系——以齐白石《荷花影》为例 | 贾 旭 | 广西艺术学院 | 优秀奖 | 
| 先秦“同情”之浅探—以儒家“性情”论为中心 | 余柯嘉 | 浙江大学 | 优秀奖 | 
根据论坛组委会安排,获奖同学将受邀参加6月21日-6月23日,在岳麓书院举办的“湖南大学岳麓书院2019年全国高校史哲论坛”,请获奖同学加入QQ群:784382701,需要进行“实名+学校”审核,本次论坛具体安排将在QQ群中公布。如对评审结果有异议,请于6月11日前将申诉书发送至邮箱ylsy2019szlt@163.com。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
2019年6月8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