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晚报网:如何培养当代大学生?全国50余名专家学者在岳麓书院这么说

2017年07月04日 00:00

研讨会小组讨论环节,与会专家学者积极发言。

研讨会小组讨论环节,与会专家学者积极发言。

长沙晚报讯 (通讯员 向松阳 记者 徐媛) 岳麓书院新生入校后,书院会举行拜师仪式;在每一届学生中,每位指导教师最多只能指导3名学生,在指导过程中,书院要求每两周还必须有两个小时见面时间……今日上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本科生培养学术研讨会”在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召开,来自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等20多所高校的50余名专家学者共聚一堂,共同探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本科生人才培养相结合等前沿问题。 其中,岳麓书院独具特色的本科生导师制引起了专家的关注和肯定。

近年来,中国高等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人才和智力的决定性支撑。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关系疏离和淡漠、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不足、大学精神日渐衰落等弊病也开始显现。 与会专家学者来自教育学、历史学、哲学、文学、政治学等不同的学科领域,分享了优秀传统文化汲取和本科人才培养方面的探索和成功经验。中山大学曹家齐教授、清华大学程钢教授、南京大学操太圣教授、武汉大学于亭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周海涛教授分别作“略谈中国史课程在大学通识教育中的教学实践”、“论1930-40年代清华大学教育理念的中国化”、“经典阅读与‘成人’教育:以南京大学‘悦读经典计划’为例”、“当代高等国学教育建设之省思和武汉大学国学教育的实践”、“大学生德行培养的思考”的主题报告。

作为主办单位之一,湖南大学岳麓书院院长肖永明教授也带来了主题为“挖掘传统书院教育资源,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双一流’建设视野中的岳麓书院本科生导师制”的主题报告,对岳麓书院本科生导师制的八年探索做了精彩分享。

岳麓书院自2009年招收历史专业本科生之初就建立起独具特色的本科生导师制,为每一位本科同学配备了学业导师和生活导师。以双导师制为核心,目前已形成包括学业导师、生活导师、班导师、学术兴趣导师在内的四位一体的本科生人才培养模式,覆盖岳麓书院本科生学习的全过程,为学生成人成才提供了良好的制度支撑。

肖永明教授指出,在传统文化日渐复兴、中国文化的主体性不断高扬的今天,岳麓书院的教育,理应充分发挥接通传统与现代的优势,开拓出人才培养的新路子。“一方面扎根中华大地,立足民族文化传统,从中国古代的书院教育中汲取智慧、挖掘资源,从中获得启示与借鉴,形成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岳麓书院本科生导师制;另一方面又需要立足高等教育发展的现实,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以培养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高素质、高质量的人才作为自己的目标。”

湖南大学校长段献忠教授表示,中国高等教育目前已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各高校也积极在更高层次参与竞争。“比的是怎么让学生能全面发展,在大学打下坚实基础。比的是谁培养的本科生,走出去能更好地引领社会发展,更好地为社会进步作出贡献。这是一种新的目标和新的境界。”

他强调,作为“千年学府,百年名校”,湖南大学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创办于1897年的时务学堂亦在中国现代高等教育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办一流的综合性大学,一直是湖大人矢志不渝的追求,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湖大人勇于担当、接续奋斗。湖南大学当继续传承和弘扬这种担当精神,在“双一流”建设中,培养更多推动社会进步、为国家发展做贡献的一流人才。

此次学术研讨会由湖南大学教务处、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湖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联合主办,由岳麓书院人才培养办与《大学教育科学》编辑部承办。会期一天半,设两场主题报告和两场分组讨论。

相关链接:岳麓书院本科生导师制

岳麓书院本科生导师制从2009年开始实行。在八年的实践和探索中,这一制度经历了多次调整、补充,至今已经发展成为较为成熟的体系。从具体内容看,本科生导师制包括四个不同方面、不同类型的内容:

第一种类型为本科生学业导师制。学业导师由教师担任,全面负责学生的成长辅导,既包括思想道德的培养,又包括学业的指导。学业导师由书院在自愿申请参加本科生指导工作的教师中考察确定,考察的主要内容包括教师的品行、学养、沟通能力等方面。新生入校后,通过师生互选的方式,确定适合的学业指导教师。学业导师确定后,增强师生双方的认同感,书院会举行拜师仪式,要求师生双方在仪式上签署承诺书,明确各自的责任与任务。书院规定,在每一届学生中,每位指导教师最多只能指导3名。每位学生在第二学年,学都可以有一次重新选择导师的机会。但此后,无论是继续跟随原有导师,还是另外选择了导师,学生就一直跟随该导师,直到毕业。在指导过程中,要求师生之间电话、短信、邮件等保持密切互动,每两周还必须有两个小时见面时间。每次见面,由学生将《学业导师联系表》交给导师,并向导师汇报两周以来的学习生活情况,与导师一起探讨各种问题。最后导师在《联系表》上签字,签字后的《导师联系表》交给书院统一保管,作为考核导师制实施情况的依据。

学业导师制是岳麓书院本科生导师制的主体。其中所体现的是以人物为中心的原则,希望学生能够在关注零散的课程、学分之外,还“注意一个个的师长”,受到导师的人格熏染和学业指导。在导师制实施过程中我们看到,本科生往往很快融入了以学业导师为核心的、包括不同年级本科生、研究生在内的教学共同体,通过面谈、讨论、参加读书会或者一起登山临水、郊游远足、共同用餐等方式,与导师进行全方位的交流互动。导师在与学生充分交流、了解学生个性特点、兴趣爱好、能力倾向的基础之上,利用不同场合、不同机会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

第二种类型为本科生生活导师制。生活导师由书院选择品学皆优的博士、硕士生担任,每位生活导师指导三四名本科生,与他们定期交流,对他们的学习、生活进行指导。交流的形式相当灵活,生活导师可以走进学生宿舍,可以与学生一起读书讨论、远足、散步、开展各类文体活动。生活导师需要定期撰写总结,对学生情况进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生活导师制定位于对学业导师制的补充。在导师制实施过程中我们看到,担任生活导师的博士生、硕士生同为学生身份,与本科生年龄差距很小,本科生与生活导师在一起,在心理上较少拘束,思维方式比较接近,更加容易沟通。本科生学习中的某些困难,尤其是生活方面的困惑、思想方面的问题,不一定愿意和年龄、身份差距较大的学业导师交流,却有可能与生活导师探讨。生活导师制的实行,使得导师制进一步在日常学习、生活层面得以落实。

第三种类型为班导师制。班导师由书院选择教师担任,负责一个班级的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指导工作。班导师的设立,有其具体的针对性。实施学业导师制和生活导师制之后,有很多学生活动都以导师为中心开展,以致同一班级学生往往因归属于不同以导师为核心的群体而产生分隔,班级集体活动受到影响。但事实上,同一班级的学生,会产生许多具有共性的问题,需要有一种班级归宿感。在这种情况下,班导师组织班级活动,可以建设班级文化,使班级具有凝聚力,使学生对班级这个平台有认同感和归宿感。

第四种类型为学术兴趣小组导师制。一些本科生好学深思,学有余力,对课程之外的知识进行了广泛涉猎和深入思考,表现出对学术研究的浓厚兴趣。书院因势利导,设立了学术兴趣小组,为他们提供各方面的条件,为他们的进一步探索提供良好的平台。其中的一个重要措施就是为学术兴趣小组配备导师,在充分了解学生兴趣、尊重学生个性的前提下引导学生们拓展学术视野、了解学术前沿、熟悉学术规范、增强问题意识,让学生们尽早进入学术研究之门。

原文地址:http://www.icswb.com/h/100104/20170701/4800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