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朱汉民:岳麓书院的复兴是一个象征

2015年05月18日 00:00

2015年5月17日下午,被誉为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首的千年学府岳麓书院,首次将文化讲坛移出山门,走进上海,牵手中华艺术宫(上海世博园中国馆所在地)举行“上海中华艺术宫——千年岳麓书院文化论坛与艺术观览”活动。国际儒学联合会副理事长、中国书院学会会长、湖南大学岳麓书院院长朱汉民教授做了题为《岳麓书院与中国文化》的讲座,介绍了1039年来岳麓书院的办学历史以及岳麓书院在中国儒学、中国古书院、中国学术史中的地位与特色。惟楚有材,于斯为盛。

主持人:中国传统优秀思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和力量源泉,是我们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的根基。而我们岳麓书院是中国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的典型代表,在人文传承、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上创造了卓越的成就。在岳麓书院的讲坛上,曾经汇聚从古代到近代最接触的思想巨子和学术大师。今天的讲坛,也请到了两位重量级的学术专家,第一位主讲嘉宾是湖南大学岳麓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书院学会会长,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朱汉民。今天他将为我们讲述“岳麓书院与中国文化”,掌声有请朱院长。

朱汉民:各位尊敬的领导、各位来宾,湖南大学的校友们,大家好!非常高兴今天在这里和大家做一个文化论坛,这个论坛是在湖南大学上海校友会的大力支持下,和中华艺术宫共同举办这样的活动。

今天,我有一点高兴,也特别的激动。今天是一个非常特别的日子,我本人在岳麓书院工作时间很长,有30多年,也主持了岳麓书院的管理工作20多年。应该说,今天是第一次把岳麓书院的讲堂,第一次走出岳麓山,走到这样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来到了这个充满文化氛围的中华艺术宫,我们共同举办这样的论坛,所以我认为今天这个讲坛的意义特别重大。可能今天在座的各位不一定知道,也不一定感觉得到,但是它可能就是一段非常重要的历史。岳麓书院的历史,是靠很多辉煌的闪光点组成,我认为今天应该是一个重要的闪光点,所以我在这里是发自内心的感谢上海中华艺术宫,感谢湖南大学校友会上海分会能够成就这样的一个活动。

既然岳麓书院的讲堂从岳麓山下,从湖南大学的校园移到上海这个国际大都会,今天我想利用这个时间,重点讲一讲岳麓书院与中华文化。我们第一次移出来,首先讲讲我们自身的历史和文化。岳麓书院的历史是一段段往前走的历史,走到今天应该说这段历史会带给我们很多的欣喜。所以,我今天讲的题目是岳麓书院与中华文化。我想把岳麓书院放在一个中华文化的大背景下谈谈它的意义。我也知道,在座的很多都是湖南大学的校友,当然也有很多来自于各地的、对中国文化、对国学非常有兴趣的爱好者。我们也听说过岳麓书院,但是对岳麓书院所具有的文化内涵未必非常清楚。我也说,虽然我工作了几十年,我同样也未必能了解得非常完全。我长期从事这方面的工作,特别我又从事中国文化的研究和教学,我希望站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对岳麓书院的历史做一个解读。既然做解读,我们把我们的视角放得更大一些。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儒家。

大家会说儒教,也会说儒家。但在历史上和现在国际学术界、文化界,当我们定义中国文化的时候大家都在普遍使用这个名称:儒教。假设我们把世界看成几个重要的、不同文明组成的世界文明格局,比方说美国哈佛大学的亨廷顿1993年写过文章《文明的冲突》,后来成了书《文明的冲突》,他把世界看成是由几个文明组成的文明世界,其中大家熟悉的欧洲是基督教文明,东欧是东正教文明,中东地区是伊斯兰文明。讲到中国或者东亚,就叫儒教文明。其实世界在分析中国文化、文明,排除意识形态之后的分析,都称之为儒教文明。我们讲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东正教,都有一个教,我们知道那是宗教。这些文明当中,我一直认为讲儒教的时候,儒教的“教”和其它的文明不太一样。中华文明能在世界上有很多独特的地方,比如最早的古文明只有中华文明延续到今天,其它的古文明都中断了,这是大家都知道的常识。还有一个特点,我们的文明除了不中断外,作为中华文明的核心文明,儒教的教,不是宗教的教,而是教育的教,这是非常大的特点。我们一讲耶稣、一讲穆罕默德,他们是上帝的先知,引领我们走向另外一个极乐世界,是世界之外的世界。而儒教文明的奠基者孔子,他是一个普通的学人,是一个普通的教师。在他的生平记录没有任何神秘的因素,不像释迦牟尼生下来是步步生花这样的,孔子就是一个普通人。“十五有志于学”,15岁有志追求很高的学术,之后成为一个重要的教育家。他也做过官,但一辈子主要的成就是老师。也就是说,他的最大特点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育家。这才是孔子和耶稣、和穆罕默德、和释迦牟尼最不一样的特点。中国文化,在21世纪的生命力,它的崛起除了5000多年文明的延续外,把教育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上,儒家教育当中充满人文精神、充满理性的精神,这一点非常突出。

我们说儒教文明重视教育,也就是说世界最主要的文明体系中,可能没有哪一个文明和文化像中国这样把教育作为立国的根本。中国,最早的系统教育学著作,像《学记》、《大学》,放到世界教育史、世界文化史来看,也是最早讨论和系统论述教育学、怎么培育人培养人的专著。

中国人到西方社会,到另外一个社会生活,在所有移民人当中,大概只有中国人是最重视教育的。我认为这个“重视教育”的基因,是5000多年来中华文明积淀下来的,变成了我们的基因,变成了我们心灵文化的世界。所以,重视教育是中华文明的突出特点。

正因为重视教育,在中国产生了最早、最系统的教育制度。孟子里面讲过,在夏商周,就有学校。夏叫校,殷叫序,周叫庠,学则三代共之。主导我们的不是宗教而是教育,所以在中国系统上形成了官学、私学两套系统。中国在文化史、文明学上就有两套,夏的时候是官学,有中央官学、地方官学。除了官学外,东周开始,也就是我们熟悉的春秋战国时代开始,就产生了私学。两套系统延续下来,互相补充,这就要回到我们讲的书院。

今天我要讲的主题是岳麓书院,岳麓书院的产生代表了中国书院制度的产生。而中国书院制度的产生,是体现了中国古代传统的教育制度发展到宋以后,出现了一种非常重要的、独具特色的,我个人认为也是代表中华文明特征的,代表中华文明文化精神的教育制度。一方面吸收了官学的长处,官学有制度化的管理和固定的校舍、固定的教职人员和管理制度。私学,像孔子带着学生到处跑,讲学都是问答式的。到了唐代萌芽的私学制度,把官学系统管理制度和专职教育人员和专门的教学场地,有一个书院,书院有图书馆、讲堂、教书楼等等,还有一套教职人员,有副讲、教授等等,包括管理制度,有学规学政和课程安排,分斋教学,这些制度都是官学的长处。大家注意,除了官学的长处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就是官学所不具备的。在中国历史上,私学很有活力,它的活力来源于学术创新的精神。为什么春秋战国产生那么多的思想家和学术流派?几乎奠定了中华文化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的基础。尽管后面发生很多的变化,发生很多形态变化,但很多要素、思想的组成部分在春秋战国已经具备,后面是不同的组合、不同的发展。所以在这个时候,书院实际上是集成了私学的长处,有非常活泼的、开放式的教育体制、教育制度。它并不是今天说的封闭型的,是开放的,不同的学派、学者都可以到书院讲学,甚至还可以产生争辩。两者结合起来,就形成了新的、独特的书院制度。而且这种书院制度形成之后,很快得到中国士大夫、民众和官方的广泛支持。然后,历经宋、元、明、清,一旦需要马上就办学。哪怕近代改学制之后,书院仍然成为中国很多读书人的梦想。大家知道,现在有中华传统文化复兴的格局和背景,在这个背景中大家会发现出现了许多的书院,很多读书人把创建恢复书院作为自己的人生志向,这就是我要讲的书院。

而且这个书院,不仅是刚才讲到的东亚文明,是儒教文明。东亚文明是中国文化传播到东亚地区,传播到朝鲜地区、传播到日本、传播到东南亚、越南、马来西亚等地,文化传播的时候同样把书院制度也传播开来。大家如果有机会到韩国,韩国的首都大家都知道,政治首都是首尔,如果你问韩国人文化首都在哪里?几乎所有的人会告诉你在安东地区。安东地区为什么是他们的文化首都?因为那里有很多书院。他们把他们的精神家园和书院联系在一起,韩国最流行的货币就是1000元的货币,相当于我们的10元人民币。上面就是一所书院,就是陶山书院。他们现在正在把书院申报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大家觉得很惊讶,怎么我们中国没有报?中国的文化古迹很多,另外我一直觉得大家对书院的理解、认识还是有一些问题。我们都抢着去申报其它的内容,但是这样一个真正代表东亚儒教文明的典型却没有报,韩国的书院是学着我们的。其实,书院制度是我们创造的,1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宗创造的,书院应该成为中国文化、中国文明最杰出的代表之一。

我讲了这个导言,是为了进一步讲岳麓书院的故事。

二、岳麓书院的发展历程。

现在我很多做研究的,包括岳麓书院有一个研究中心做研究,在统计书院的时候,数字不断发生变化。上次我在台湾开会,一位香港学者也做了统计,他说有7000多所。历史文献记载的有7000多所书院,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教育网络。在这样一个书院体系中,有一个很杰出的书院。当然我在岳麓书院工作,我爱书院。但毫无疑问,我认为岳麓书院是这些书院当中最接触、最优秀的代表。我说它的杰出,首先它是一个延续时间最长、规制最完整,名师最多、培养人才最突出,至今仍然延续办学的书院。所以很多朋友来的时候,包括很多领导来的时候我都会强调我们是历史最悠久的。也许会更高,但我们的这种“悠久”是源源不断的生命延续体,而不是说取哪一段。有人说,汉代有太学,孔子在杏坛教学,2000多年,更久。我是说从创办到今天还在延续办学时间最长,保留最完整的,而且制度最严密、名师最多。所以,我简单梳理一下岳麓书院的历史,很多湖南大学的校友知道湖南大学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化财富,这种文化财富既是无形的,又是有形的。有形的是巨大的建筑群,里面有很多珍贵的文物,一级、二级文物和国宝文物,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它的无形精神财富,我需要把这历史梳理一下。

岳麓书院的历史,基本是延续了书院的发展历程,书院是唐末萌芽,岳麓书院也是唐末萌芽。佛教是东汉传到中国,西晋到了岳麓山,更早是道教在那边修炼成仙,佛道盛行。唐末五代,看到有很多读书人读书、想找地方读书,那个地方很优美,他们就建了院子读书,当时还没有叫岳麓书院。一直到北宋初的时候,也就是现在讲的公元976年的时候,湖南潭州太守朱洞正式办起了书院。

岳麓书院一开始创办影响就很大,到了北宋大中祥符八年的时候,朝廷都知道了。这是一个民间的办学机构,能够很快得到朝廷的知晓,可见它的影响非常大。当时宋真宗召见岳麓书院的山长,叫院长已经是清代的时候。历史上,大家还是叫山长。召见山长周式,因为国家没有花一分钱,而他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的人才,要留他到国子监,也就是现在的教育部,去做教育部管理全国教育的重要官员。但周式更向往书院的教育,他坚决辞谢了宋真宗的任命。这个非常难得,民间教书的人让他去教育部做官他都不去,还是要教书。那时候,岳麓书院开始名闻天下,也确定了岳麓书院在中国书院史上的崇高地位。北宋办学,所有史学当中皇帝召见山长的仅此一例。有的书院皇帝也就题个书,但是召见并留他在国子监做官的就这一例。

当时产生了四所最有名的书院,中国喜欢讲“四大”,四大道观、四大道场,儒教就有四大书院。其实,四大书院是很多名人根据自己的见解提出的,最早提四所书院是范成大,他说的和后面吕祖谦、马端临不一样。他说的是徂徕、金山、岳麓和石鼓书院。吕祖谦和王应麟说的是嵩阳、睢阳、岳麓和白鹿洞书院。马端临说白鹿洞、嵩阳、岳麓和应天府。唯一共同点就是都有岳麓书院,尽管每个人的见解不一样,但大家公认岳麓书院才是四大书院之一。举这些文献,是为了说明岳麓书院确实是北宋时候办学的典范。

这是岳麓书院现在修复的大门口。应天府书院,南宋之后就停办了。白鹿洞书院和岳麓书院是一直延续办学。

到南宋,岳麓书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前面规制完整、皇帝召见办学成功很高、人才很多,之后又有发展。现在我们知道大学的地位是否高,和它的人才培养有关,和它的学术地位有关。南宋开始,岳麓书院的学术地位迅速发生了变化。和两个人有关,首先和张栻有关。张栻是南宋著名的理学家。理学就是儒学发展到宋代的形态,可以代表儒学发展的最高形态。儒学,有早期儒学,像孔子、孟子、荀子,是春秋战国的儒学。还有汉儒学,就是董仲舒。第三就是宋代儒学,他们吸收了佛教、道教的知识,融合到儒学,把儒学提高到更高的阶段,就是理学。岳麓书院,就成为理学的大本营。南宋的时候有四个理学基地,当时东南地区有三个最有名的学者,福建的朱熹,浙江的吕祖谦,湖南的张栻。当然,也有人说四个人、四大学派,江西还有一个陆九渊,他是王阳明在宋代的形态,之后发展成阳明心学。这个时候,建立了一个学派,大学如果有学派,一定是学术地位非常高的,所以这时候就成了湖湘学派的学术基地。

岳麓书院的发展,还和朱熹有关。朱熹是福建人,在武夷山讲学。武夷山也有很多书院,但是比较早,在朱熹中年思考学术的时候就和岳麓书院的张栻,两个人一起会讲。他们是不同的学派和不同的学术师承,但是他们追求学术,求真理。他们在思考中庸的心和性,周易里面的太极,孔子讲的仁学,这些非常重要的思想观念,有很多地方不明白朱熹会向张栻请教。张栻讲自己观点的时候,朱熹有些也不一定接受,所以他们两个就展开了学术争论。这是中国书院史上最有名的一次学术争辩,叫朱张岳麓会讲。我们也早就恢复了这样的传统,朱张会讲成为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会讲。大家知道,儒学有两个人最重要,从儒学历史形态来说,第一个是孔子,他是儒学的奠基人。第二个就是朱熹,他把儒学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思想高度和理论的深度。这两个人代表儒学形态最重要的学者,当然还有很多的重要学者,但这两个应该说是最重要的。朱熹和张栻,这就构成了朱张学统,当时这里叫崇道池,这时候产生了四大学派基地,还有白鹿洞书院、丽泽书院、象山书院。

元代是岳麓书院的延续期,元朝岳麓书院很快恢复,明初的时候,岳麓书院有相当长的时间,因为朝廷禁止讲学,曾经中断过一段时间,之后逐步恢复了讲学,并且恢复了藏书祭祀的规模。还有一个方面是明代学术思想发生了变化,明代占主流的是王阳明及弟子,王阳明和弟子们也同样到岳麓书院讲学,这种讲学对岳麓书院的学术发展和更新,产生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清代的讲学,进一步巩固了岳麓书院办学传统,四大书院在清代的时候,很多书院衰落了,有的停办了,像应天府书院。岳麓书院,在清代办得更盛。有几个原因,一是得到了朝廷了官方的支持,它有办学的传统、根基和场所,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都对岳麓书院给予了特殊支持。康熙皇帝写了一块匾“学达性天”,雍正从朝廷所管的资金里面拿出一部分支持了全国20多所书院,叫省城书院。岳麓书院在长沙,在湖南省的省会,所以成为省会书院,得到了朝廷的支持。到了乾隆的时候,乾隆赐匾“道南正脉”,乾隆知道岳麓书院是朱熹和张栻讲学的地方,他们两个人是代表儒学的正统,理学正统和道学的正统,所以讲“道南正脉”。这三个皇帝的支持,对岳麓书院非常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岳麓书院在清代以后,出现了一批非常杰出、优秀的、潜心书院教育的山长,这些山长在他们的精心管理下,比如到了道观,很多书院的教学不盛,只有长沙岳麓书院学风非常盛,山长的地位也很高,也得到了大家的尊敬,兢兢业业的,所以人才很盛。

到了晚清,中国书院制度面临变革,我这里不能说太多,但是晚清就开始兴办学堂。学堂,有几个概念大家注意,书院是古代的,学堂是近代的,但也是晚清的时候,学习学的一些学校都叫学堂。学堂主要是西学,但有些学堂也学传统,长沙当时建了一个时务学堂,因为这个时务学堂是后来在1903年的时候,整个废书院兴学堂,就把省城书院改成高等学堂,岳麓书院改成湖南高等学堂。岳麓书院,主要是学中学,研究经史子集的,近代学堂要有西学,而时务学堂是以西学为主导,时务学堂和岳麓书院合并成湖南高等学堂,完成学制的改革。经历民国之后,要办大学,当时湖南省长考虑到要在湖南高等学堂办大学,当时有些条件还不具备,只能筹建。所以,有一段时间成立了“湖南大学筹备处”,湖南大学筹备处的主任是毛泽东的老师杨昌济先生,杨先生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教育家。他有三重身份,是岳麓书院的学生,之后是教师,他认为要完成岳麓书院到大学的改革,他和他的同学,给当时教育部的部长写信,当时同意先做一个湖南大学筹备处,然后挂牌,他是主任,建湖南大学。1926年,成立了湖南大学。之后从省立湖南大学转成国立湖南大学,专门了一所从古代书院到近代儒学和到现代大学的历史转变,这就是我要讲的岳麓书院发展的历程。

岳麓书院和湖南大学之间的关系,现在大家也有一些做高等教育研究的在思考这个问题,包括国家教育部的领导也在想,岳麓书院和湖南大学的关系是什么?我们认为是它的前生后世。包括西方大学,包括牛津、剑桥大学,是从学院演变的。我们的大学是外面移植过来的,移植的过程中和传统的岳麓书院结合起来了。岳麓书院和湖南大学有很多的关系,我认为既有血脉上的,地址不断在改变,但更重要的是血脉、精神上的联络。这是湖南大学的校徽,核心就是岳麓书院。在湖南大学40年代的时候,把岳麓书院“承朱张之绪”,岳麓书院的院训作为湖南大学的校训,现在我们“实事求是敢为人先”的校训,仍然集成了很多岳麓书院的精神命脉,这样的东西是一个连接的关系。

三、岳麓书院和中国教育史

中国是一个儒教文化的中国,中国教育历史和文化历史上都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代表了中国的什么?

1、岳麓书院是一个历史悠久,办学时间早,从唐五代到宋元明清一直没有中断,延续了1039年,明年是我们延续1040年大庆。途中有些因为国家战乱而停止过,国家一安定马上办学。

2、规制最完整、规模宏大,宋初形成讲学、藏书、祭祀的基本规制,不断发展、完善的学府。

3、名师最多。岳麓书院从历史上有朱熹、张栻、王阳明,还有王守仁、王文清、罗典、欧阳厚均,还有王先谦,曾经做过国子监的祭酒。整个地位都非常高。

4、人才特别突出,我不可能详细讲,我如果列出一些单子,大家一定会很惊讶。我们可以一直往下数,数到中国共产党。培养出很多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人物。

5、完成了由古代书院到现代大学的转型。如果我们要了解一些中国的活化石,现在的大学大家都以为是西方传进来的,是近百年的历史。这个近百年的历史,是指西方移植的大学教育体制,中国优秀的高等教育命脉如何转型?这尤其值得我们注意。我们在民国就有很多的教育家,包括湖南大学的校长胡庶华经常用岳麓书院的精神和传统教育学生。这就体现了高等教育从体制到文化精神的连接,完成了这样的转型。

岳麓书院和其它书院最大的不一样,它不是一个文化遗产。遗产,我们说是一个历史的遗物,遗物在历史曾经是鲜活的生命,由于历史的中断使它的生命没有延续下来,就变成了遗留的东西。岳麓书院,你说建筑,它是文化遗产,但是从办学、教育学术的传统来说,我们在近30年基本上恢复了它的文化生命,这是现在的实景图。首先我们恢复了它在历史上办学最盛时候的规模,当然,过去还有到山上、江边的,因为是整个湖南大学的校园再加上岳麓山风景管理名胜区,周边都是岳麓书院的。现在不可能了,主体的建筑就是这样的规模。我们修复了岳麓书院在70、80年代初期,由于湖南省委省政府直接强调,要由湖南大学来管理、修复,所以我们就开始修复。修复的同时,不仅修复岳麓书院,更重要的是复兴岳麓书院。应该说从20世纪末,我们启动了岳麓书院的恢复。除了恢复历史上的讲学、藏书、祭祀的历史文化遗产外,更重要的是首先强调了恢复它的办学。岳麓书院是古代的一个学府,现在我们有现代的大学教育体制。我们的教育体制是学士、硕士、博士,博士后流动站。现在岳麓书院已经具备了现代大学完整的教学体系,有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博士后流动站,涉及的学科主要是历史学和哲学。当然,如果国家恢复国学,作为一个一级学科,我们马上恢复国学作为我们的核心人才培养任务。现在大家都在叫“协同创新”,人文学科只有一个,就是出土文献与中华古代文明,由清华大学牵头的。有几所大学,像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湖南大学是核心组成之一,就是出土文献,因为我们收藏了很多的简牍,这些简牍的研究也成为我们的主要研究方向。我们有些人才在这个方面获得突出成就,去年100篇历史学的优秀论文,有一篇就是我们的,研究出土文献的。

今天我们办的这个活动,是以国学研究与传播中学的名义来办的,我们为什么要以这个名义办?湖南省委省政府想进一步推动岳麓书院作为一个公共的学术平台和文化交流平台,和文化传播平台,继续推动做这样的事情。所以,就成立了一个岳麓书院国学研究与传播中心,省委省政府成立了指导委员会,湖南大学成立一个指导委员会,我们自己成立了这样的机构,不断在做关于国学的论坛、文化的传播。今天,我们做这样的论坛也是这样的中心,我们的中心和凤凰网、凤凰卫视在进行合作,为了推广。大家知道现在的传播速度比较快,网络、微信包括电视的平台,我们也想借助这样的平台,我们和凤凰网一拍即合。去年我们还做了一场比较大的叫“全球华人国学大典”,岳麓书院和凤凰网、凤凰卫视,评选了终生成就奖。全世界范围内我们找很多汉学家、华裔学者,包括境外台湾、香港的学者,我们在评选终身成就奖,国学成果奖,这是一个影响很大的活动,还进行了颁奖仪式。

21世纪的中国正在实现百年来所谓中华民族的富强之梦,100多年前,中国人经历了一场恶梦般的,被西方列强侵略、凌辱,我们觉得“百事不如人”。到今天,我们中国完全成为一个政治上独立的强大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上改革开放30年,获得了空前的发展,成为世界上经济强国。上海,是一个国际化大都市,我昨天一到就看到这种欣欣向荣的气象。有一段时间在全国的大城市走,上海从来都是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大城市。我们也知道,中国人有一个强国之梦,但是我一直认为我们有一个真正的中国梦,不仅仅是富强,一定要是中华文明的复兴。中国人之所以是中国人,不仅仅是人种的问题,而是我们五千年来延续的文化生命,在今天世界化、全球化的时代,不仅是活下来,如何活得更好。不仅是过去的“挨打、挨饿”,有人说我们今天是“挨骂”,我们非常尴尬的就是有很多西方人非常傲慢的说他们不怕我们政治上的强大,经济上的强大或者军事上的强大,这些他们都不觉得我们值得尊敬,他认为很多中国人在精神上不使他们感到你非常了不起。我认为,这句话对我们是最大的震撼。中华民族在21世纪,如果真正要崛起的话,首先是文化的崛起。而且这种文化的崛起,是带着我们祖先遗留给我们的优秀的、五千多年的文化进入到21世纪。21世纪,中国梦应该是中华文明的全面复兴。这些年有传统文化复兴的热潮,有一种涌动在每个中国人心里的、血脉里面的力量,促使我们重新阅读祖先留给我们的优秀文化,留给我们的景点。这样的精神,我认为是中华文化之所以五千年没有中断,而中华文化不断的更新、发展,这些更新和发展通过不同的方面。今天我讲岳麓书院的复兴,它的意义就不仅仅是湖南大学多了一个院,而且是一个象征,象征着我们有强悍的生命力的中华文化、中华文明,在经历过近百年的挫折或者打压,重新顽强的活下来。我相信,我们会活得更好,我相信我们在21世纪超过唐宋的文明,这才是我们的中国梦,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曾欢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