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岳麓书院邀访教授讲座第123期 | 刘诗古:水边上的中国: 宋代以降长江流域的水环境与滨水社会 | 预告
岳麓书院邀访教授讲座第123期
【讲座信息】
主 题:水边上的中国:宋代以降长江流域的水环境与滨水社会
地 点: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明伦堂
主 持:李伟(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历史学系副教授)
主 办:湖南大学岳麓书院
承 办:岳麓书院国学研究与传播中心岳麓书院历史学系
协 办:岳麓书院发展基金
【主讲人简介】
刘诗古,上海交通大学理学博士,香港中文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博士后,曾任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北京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中心副教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兴趣为利用田野文献与官方档案从事内陆水域史、社会经济史、生态环境史以及二十世纪革命史的研究。出版有《资源、产权与秩序:明清鄱阳湖区的渔课制度与水域社会》、《传统中国地权结构及其演变》等书,整理出版《鄱阳湖区文书》(十册),曾在《近代史研究》、《中国经济史研究》、《中共党史研究》、《新史学》(台湾)、Cahiers d'Extrême-Asie(遠東亞洲叢刊)、《清史研究》、《史林》、《历史人类学学刊》、《学术界》《新亚学报》(香港)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
【内容简介】
人类的活动离不开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江河湖泊的范围因水的流动而频繁变动,直接影响到滨水地带的生态稳定。自然地理是人类活动的舞台,直接决定了在这舞台上生活人群的生计结构。江河湖泊带来了渔产,灌溉了农田,还伴随水流的搬运作用,不断淤积形成了大量的沙洲和滩地,而水的运载能力则带来了便利的航运,刺激了人员流动与商贸活动,扩大了市场交易范围,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整合,以及人类文明的传播与发展。江河湖泊成为维系滨水人群生计的根本。这些在河湖沿岸居住、生活的人群,靠什么营生、如何组织自己的社会?本次讲座,主讲人力图从水域的视角出发,重新审视中国历史的演进路径,揭示人类如何以江湖为生计,如何通过江河湖泊进行文化交流与经济互动。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微信公众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