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书院讲坛第637期 | 韩水法:“社会微结构”简介 | 预告
岳麓书院讲坛第637期
【讲座信息】
主题:“社会微结构”简介
时间:2025年11月9日(周日)9:30—12:00
地点: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明伦堂
主讲:韩水法(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所长)
主持:陈仁仁(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教授、副院长)
主办:湖南大学岳麓书院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人文高等研究院
承办:岳麓书院哲学系
协办:《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主讲人简介】
韩水法,男,1958年7月生,浙江余杭人,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哲学系学术委员会主任、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人文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德国研究中心副主任、德国图宾根大学政治哲学研究中心通讯研究员、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学会副理事长。研究领域:康德哲学暨德国唯心主义、政治哲学、韦伯与社会理论、当代中国思想、大学问题、汉语哲学。已出版研究著作六部,译著三部,并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等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在北京大学已开设研究生课程与本科生课程20余门,如“《纯粹理性批评》研究”“康德实践哲学”“罗尔斯《正义论》研究”“西方自由主义史”“政治哲学”和“人工智能时代的人文主义”等;多次在海内外讲学。
【内容简介】
现代西方政治共同体都颁布一套以一般的观念和原则为核心的强制性的规范,以建立秩序,约束其成员,确保自身的统一性。而这就意谓,其成员的行为事实上还受其他的观念和规范的影响和约束。主流的观念和规范有着天然的不足,即并不周全,存在空当和鞭长莫及之处。因此,非主流的但并非不重要的观念和规范就有了发挥作用的余地。如果主流的观念、原则及其行为方式被命名为社会宏结构,非主流的观念、规范及其行为方式则可命名为社会微结构。考察和研究西方现代国家的社会微结构的现象、特征、作用和渊源,有助于深入认识和理解现代西方国家的特征和现象。经济学的非正式制度和政治学的政治文化都尝试解释社会宏结构之外其他观念和规范的作用,但它们或流于界限模糊、定义矛盾,或无法解释政治共同体内部派别对立和极化等现象。社会微结构理论则弥补了上述缺陷,能够达到中肯和合理的解释。
岳麓书院讲坛第637期报名二维码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