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教师主讲专场 | 刘会文:从反面读傅斯年《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 | 预告
岳麓书院讲坛之
书院教师主讲专场第八十讲
【讲座信息】
主 题:从反面读傅斯年《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
时 间:2025年11月18日(周二)19:00—21:30
地 点:湖南大学教学东楼209室
主 讲:刘会文(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历史学系副教授)
主 持:张晓川(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历史学系副教授)
主 办:湖南大学岳麓书院
承 办:岳麓书院历史学系
【主讲人简介】
刘会文,男,湖北孝感人,2018年7月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获历史学博士学位。同年至岳麓书院任教,现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兴趣为清季民初政治史、近代学术史及中国史学史。 在《北京大学学报》、Chinese Studies in History、《史林》等刊物发表论文数篇,现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一项。于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开授“中国现代史”“中国近代学术史” 等课程。
【内容简介】
1928年,傅斯年在《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中提出“史学只是史料学”,这是20世纪中国史学界影响最大的口号之一,深刻塑造了中国史学现代转型的进程。这一论断的指向虽然十分明确,但其具体的意涵及反映的傅氏史学观念,近百年来却一直聚讼不已。一般而言,一个肯定的论断背后,都隐藏着一个或多个否定的判断,“史学即是史料学”也不例外,它的反面实际上包含着傅氏曾明确提出过的多个否定性判断,包括“历史学不是著史”,史学(的对象)“不是文词、不是伦理、不是神学、并且不是社会学”等。而史学不是著史、史学不是社会学这两个否定的判断尤其值得注意,前者处理的是现代史学与传统史学的关系,后者则涉及中国的历史学科建设与西洋社会科学的关系;前者主要提倡于学界,号召同志,后者主要传授于课堂,诱掖后进。在傅斯年看来,只有从口号层面将著史和社会学等排除在历史研究之外,史学才有可能成为史料学。在学界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从“史学只是史料学”这一论断的反面解读《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或许更利于寻绎傅氏具体言说的所指,接近其立论的本意。
本次讲坛报名二维码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