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大典人文讲会第9讲 | 景海峰:儒家经典的历史性 | 预告
第五届国学大典人文讲会第9讲
【讲座信息】
主 题:儒家经典的历史性
时 间:2023年12月28日(周四)15:00—18:00
地 点: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内中国书院博物馆报告厅
主 讲:景海峰(深圳大学国学院、哲学系教授)
主 持:李清良(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哲学系教授)
主 办:湖南大学岳麓书院 凤凰网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人文高等研究院
承 办:岳麓书院国学研究与传播中心 岳麓书院哲学系 凤凰网国学频道
【主讲人简介】
景海峰,深圳大学国学院、哲学系教授,武汉大学、中山大学等校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文化书院导师、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中国现代哲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诠释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哲学史学会常务理事、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暨学术委员会委员等。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师从汤一介先生;曾先后在香港中文大学、美国哈佛大学、台湾大学等校做访问学者。主要从事儒学和中国哲学史研究,专著有《熊十力》《梁漱溟评传》《中国哲学的现代诠释》《新儒学与二十世纪中国思想》《诠释学与儒家思想》《经典诠释与当代中国哲学》等,另有编著十余种及学术论文一百多篇。
【内容简介】
历史性是对历史叙事本身的反思,构成一种哲学的追问与精神性的溯源,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对于事实性的考辨上。儒家的经典以六经为根本,而六经的起源与儒家所建构的文明史、历史观是交叠在一起的,仅从历史的事实性考论入手,我们无法说清楚这些材料的真实来源,尤其不能解释这些文献何以变成了具有某种神圣性特征的典籍。所以,儒家经典的起源就不只是文献自身的历史,它也包含了观念的演化史和精神的扩展史,是一个不断的诠释和一系列思想填充活动的结果。从口传记忆到文字书写,从片段无序的材料到结构谨严的文本,从一般性的历史文献到体系化的哲学经典,这个漫长而又复杂的历程,既是六经成型的前史,也是六经的演化史与建构史。正是在原本混沌迷离的状态中,六经系统才慢慢地成长起来,儒家经典的基本面貌也变得越来越清晰化,最终以华夏文明之根本正典的身份呈现于世。
岳麓书院讲坛第530期报名二维码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微信公众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