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谢一峰
职称
副教授
研究方向
唐宋史、中国思想史、宗教与艺术
电子邮箱
xieyifeng@126.com
办公地点
胜利斋118室
谢一峰,湖南长沙人,现为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历史系主任。2006-2010年就读于四川大学历史学基地班,获历史学学士学位;2010-2012年就读于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中国史专业,获历史学硕士学位,师从吴铮强副教授;2012-2017年,就读于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专业方向为亚洲宗教、艺术与历史,师从葛兆光教授;2014年8月至2016年1月,曾作为中国大陆当年唯一一位获选哈佛燕京学社访问学人(Visiting Fellow)的博士研究生,在哈佛燕京学社和哈佛大学东亚语言与文明系进行了三个学期的访问研究,合作导师为“儒莲奖”获得者、哈佛大学罗柏松(James Robson)教授。2017年6月入职湖南大学岳麓书院,现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受国家留学基金委全额资助,作为访问学者于2019年9月应哈佛大学建筑与艺术史系洛克菲勒讲席教授汪悦进(Eugene Wang)先生邀请,在该系哈佛中国艺术实验室(Harvard Chinese Art Media Lab)进行为期一年的访学和研究,于2020年8月回国。2021年起,任哈佛中国艺术实验室客座访问研究员,聘期两年。
在学术发表方面,2015年至今,已先后在《文史哲》《史林》《读书》《宋史研究论丛》《唐史论丛》《中国社会历史评论》等CSSCI期刊和集刊上发表四十余篇论文,其中四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两篇被收入哲学社会科学主文献平台;并在台湾和香港的重要刊物(如《汉学研究》《二十一世纪》《道教研究学报》等)上发表论文和长篇书评四篇。在英文著译方面,曾在Religions(A&HCI),Frontiers of History in China(中国历史学前沿)发表长篇学术论文和学术书评数篇,与其他三位译者合作的亚利桑那州立大学教授柏夷(Stephen Bokenkamp)的《道教研究论集》已于2015年8月在中西书局出版,参与点校和评注的《纲鉴易知录》又于2024年7月在中华书局出版。
在国际交流方面,曾先后在日本京都大学、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美国芝加哥、德国汉堡大学、印度阿育王大学、美国康戈迪亚大学、美国哈佛大学、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等地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和研修班,在线参加美国哈佛大学、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等重要学术研究机构举行的国际学术会议,并应亚利桑那大学佛教研究中心主任吴疆教授的邀请,前往该校进行了题为“争衡圣域:中国中古时期洛阳、杭州佛教、道教和儒家的空间交织和互动”(The competitions in sacred space: the spatial interweaving and interaction among Buddhism, Daoism and Confucianism in Luoyang and Hangzhou in Medieval China)的主题讲座,应哈佛大学汪悦进教授邀请,在线上进行题为“灵太后的浮图——佛教与北魏后期洛阳都市景观的嬗变》的主题讲座,并策划主持“北魏洛阳研究的多维光谱”线上国际工作坊(哈佛艺术实验室主办)。日前,又获得(科技部)国家外国专家项目“中国古代都城的政治表达、文化空间与多维呈现”,邀请哈佛大学建筑与艺术史系洛克菲勒讲座教授汪悦进(Eugene Wang)、宾夕法尼亚大学东亚系夏南悉(Nancy Steinhardt)教授和亚利桑那大学东亚系吴疆(Jiang Wu)教授通过线上、线下等方式进行公开讲座和密集课程,努力提升湖南大学在相关研究领域的国际化水平,促进其在新文科领域同哈佛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和亚利桑那大学等世界顶尖和一流高校的合作研究。总之,具备组织全英文讨论、全英文发表研究成果和开展各种形式之国际学术交流的丰富经验和能力。
学术兼职:
哈佛大学中国艺术实验室(Camlab)客座访问研究员
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会员、宗教文旅专业委员会理事
湖南省历史学会理事
中国宋史研究会会员
中国唐史学会会员
近年主持和参与科研和教改项目: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青年项目):
7-13世纪“移动边疆”中的宗教与政治关系研究(2018年立项)
主持国家自科基金一般项目暨科技部国家外国专家项目:
中国古代都城的政治表达、文化空间与多维呈现(2021年立项)
主持古委会项目:
宋本《锦绣万花谷》点校整理(2019年立项)
主持省级教改项目:
研究生毕业论文质量的监管与改革过程中的张力研究(2018年立项)
主持校级哲学社会科学青年学术提升计划项目:
《锦绣万花谷》整理与研究(2020年立项)
主持校级高水平通识课建设项目
古代中国的世界认识(2022年立项)
参与国家社科基金课题(青年项目):
10-14世纪僧人塔铭整理与研究(2019年立项,主持人为王菲菲副教授)
参与国务院参事室重点课题委托项目:
《纲鉴易知录》评注版(2021年立项)
获奖情况:
1.哈佛燕京学社访问学人(Visiting Fellow)(2014-2015)
2.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授:葛兆光)《延续中的嬗变:两宋道教与政治、社会、文化的关系》(2017),获2020年度复旦大学优秀博士论文
3.“融合书院优秀教育传统的四维本科生导师制”(参与,湖南大学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4.“中国思想史”(主讲人:肖永明、殷慧、谢一峰)(国家首批一流本科课程)
5.“传承优秀文化、涵育家国情怀的高质量中国史研究生培养探索”(排名第6,湖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三等奖)
6.“传承优秀文化、涵育家国情怀的高质量中国史研究生培养探索”(排名第3,湖南大学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7.湖南大学优秀共产党员(2022)
8.湖南大学优秀本科生毕业论文指导教师(2023)
近年论著简目:
1.《南宋道教研究述评》,载傅飞岚(Verellen, Franciscus)、黎志添:《道教研究学报:宗教、历史与社会》(第六辑),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14年,第335-363页。
2.《天下与国家:试论南宋初年五岳祀典双轨体制的形成》,《史林》2015年第1期(CSSCI),第37-45页。
3.《跨文化触媒与错落式对接》,《读书》2015年第2期(CSSCI),第40-48页。
4.《重访宋徽宗》,《读书》2015年第7期(CSSCI),第40-48页。
5.《评Shih-shan Susan Huang,Picturing the true form: Daoist Visual Culture Exchange in Traditional China(图画真形:传统中国的道教视觉文化)》,《汉学研究》,第三十三卷第二期(THCI),2015年6月,第267-274页。
6.《“佛道”与“道释”——两宋画目、画论中佛道次第之变迁》,《二十一世纪》2015年8月号(总第150期),第11-28页。
7.《什么可以作为一种宗教传入某地的标志?》,载复旦大学亚洲研究中心编:《亚洲研究集刊》第七辑,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年12月,第255-261页。
8.《唐宋间国家投龙仪之变迁》,载姜锡东主编:《宋史研究论丛》(第十六辑)(CSSCI集刊),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15年,第212-230页。
9.《清代全真道的全景式研究——评尹志华<清代全真道历史新探>》,《二十一世纪》2015年12月号,第137-146页。
10.【美】柏夷(Stephen R. Bokenkamp)著,孙齐、田禾、谢一峰、林欣仪译:《道教研究论集》,上海:中西书局,2015年8月。
11. “Review: Rothschild, Norman H. Emperor Wu Zhao and her Pantheon of Devis, Divinities and Dynastic Mothers.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2015.”Frontiers of History in China, Vol. 11, No. 2 (2016), pp. 331-335.
12.《拼贴与“杂拌儿”》,《读书》2016年第8期(CSSCI),第103-109页。该文已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出版业》2016年第11期全文转载。
13.《六百年后的回响——吴彬<岁华纪胜图>再考》,《美术学报》2016年第5期(北大核心),第48-58页。
14.《转折与建构:书目中的道教史——以明代以前官私书目为中心的考察》,《文史》2017年第2期(CSSCI),第235-262页。该文已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宗教》2017年第4期全文转载。
15.《论唐宋时期传国玺地位的下移》,《唐史论丛》第二十五辑(CSSCI集刊),西安:三秦出版社,2017年,第179-192页。
16.《南宋史学的三重阴影》,《读书》2017年第9期(CSSCI),第100-109页。
17.《激变中的承续:两宋间道教空间格局的变迁》,《中国社会历史评论》第19卷(CSSCI集刊),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17年,第69-94页。
18.《佛国中的道境——两宋间两浙东路宗教空间的变迁》,《佛教史研究》第一辑,台北:新文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7年,第203-246页。
19.《感格通天:两宋时期道教祈雨的变迁》,载姜锡东主编:《宋史研究论丛》(第二十一辑)(CSSCI集刊),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18年,第184-198页。
20.《笔端上的华夏化》,《读书》2018年第9期(CSSCI),第14-23页。
21.《研究型大学学年论文制与本科生导师制的互动》,《大学教育科学》2018年第5期(CSSCI),第55-60页。
22.《争衡圣域——两宋间杭州宗教空间的变迁》,《中国社会历史评论》第21卷(CSSCI集刊),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18年,第43-71页。
23.《从私议到公评:南宋士人对于道教的态度与思考》,载周晓光主编:《徽学》第十一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年,第67-93页。该文已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宗教》2019年第2期全文转载。
24.《女性空间中的视觉张力》,《读书》2019年第9期(CSSCI),第97-106页。
25.《天中何处——洛州无影新诠》,《中外论坛》(East West Forum),2019年第2期,第3-60页。修订稿后收录于陈金华主编佛教与科技论文集。
26.《行旅的焦虑》,《读书》2020年第1期(CSSCI),第167-176页。
27.《常态、变态与回归——两宋常规祭祀体系中道教因素的变迁》,《中国社会历史评论》第24卷(CSSCI集刊),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20年,第28-60页。
28.《唐代公主入道原因的再考察》,贾晋华、白照杰主编:《中国宗教研究新视野——新语文学的启示》,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20年,第95-116页。
29.《矛盾、彷徨与坚守:梁思成与他的时代》,《读书》(CSSCI)2021年第2期,第38-47页。
30.《从“庙堂之高”到“江湖之远”——两宋道教与政治、文化互动中的延续与嬗变》,《宋史研究论丛》(CSSCI集刊)第二十八辑,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21年,第229-244页。该文已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宗教》2021年第5期、《宋辽金史》2021年第6期全文转载。
31.《沟通内外:道教艺术史研究的理论、方法与实践——以黄士珊<图画真形:传统中国的道教视觉文化>为中心的讨论》,《中外论坛》2021年第1期,第253-276页。
32.《先见与妖言:靖康之难后士人、道士对同道教相关之北宋亡国预言的记述和讨论》,《文史哲》(CSSCI)2021年第5期,第80-94页。
33. “Struggle on the Axis: The Advance and Retreat of Buddhist Influences in the Political Axis of Capitals in Medieval China (220–907)”,Religions2021, 12, no. 11: 984(A&HCI,校定A2), pp. 1-27.
34.《华夷观的“频谱”》,《读书》(CSSCI)2022年第1期,第158-166页。
35.《千载皇都:超越中国都城的中国都城——记夏南悉系列演讲》,《澎湃·私家历史》,2022年1月6日。
36.《佛教政治文化的迁移、熔铸与嬗变——唐代官寺观体系的非线性溯源》,《中国社会历史评论》第28卷(CSSCI集刊),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22年,第1-21页。
37.《破碎与重生:从铜雀台到七宝台》;《读书》(CSSCI)2022年第11期,第117-125页。
38.《中国建筑史家夏南悉:中国的塔——从域外到中国》,《澎湃·私家历史》,2022年12月3日。
39.《枢轴梵宫:中古都城政治轴线中佛教因素的进退》,载陈金华、汪悦进编:《权立化城:东亚佛教中的世界营造》,World Scholasitc Publishers,2023年,第281-318页。
40.《从六博到樗蒲——秦汉魏晋间博戏宇宙论意味的淡化与消解》,《形象史学》(CSSCI集刊)2023年秋之卷,第155-170页。
41.(与龙友泽合作)《从双Naga灌顶到九龙浴佛:佛教艺术中国化进程中的承续与嬗变》,《中国美术研究》(CSSCI集刊)第47期(2023),第61-77页。
42. From Pagoda to Pavilion: The Transition of Spatial Logic and Visual Experience of Buddhist Multi-stories Buildings in Medieval China,Religions2024, 15, No. 3: 371 (A&HCI,校定A2), pp. 1-25.
43.《纲鉴易知录评注》,北京:中华书局,2024年。(负责卷53至卷60前半段的点校和评注工作)
44.《从“文本地层”到“思想地层”》,《读书》2024年第10期(CSSCI),即刊。
45.《权力之眼:唐宋佛道文献类目的结构性重组与积累性嬗变》,《唐宋历史评论》(CSSCI集刊),即刊。
46.《宋代对于唐代官寺观体系的建制延续与内在嬗变》,《宋史研究论丛》(CSSCI集刊),即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