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书院学生参加学术会议简讯
11月1日-4日
会议名称:阳明学与明代蜀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主办单位:中国明史学会、四川大学中华文化研究院
参会学生:2021级中国哲学专业博士生田晓丹
论文题目:《致良知为未悟者设——论王龙溪先天未发工夫》
论文摘要:未发与已发问题深受宋明儒者的重视,这也是一个饱受争议的话题。心学代表王阳明也很关注未发已发的问题,并为后学留下了“致良知”这一为学宗旨。王龙溪秉持其师王阳明对良知概念的解释——“良知即是未发之中”,提出良知本体之保任工夫。对于“致良知”工夫论,王龙溪认为是对未悟者而开设,还不是良知教的最高阶段。王龙溪的良知保任工夫,不仅在理论上注重良知即未发之中的性体义,在实践上也直接提到了先天未发处,比王阳明的“致良知”工夫又有所转进。在体悟“即本体为工夫”时,他直接将工夫重心放在未发本体上,并发展出了自然“性之”之学。王龙溪的“性之”进路,具有直接性与彻底性的特点。这也是中国心性哲学发展道路上,工夫论精细化的必然结果。王龙溪的未发工夫理路更好地保证了人心的纯粹性与完善性,对个体追求自我德性修养方面有更大的进步性,同时也为先天维度的工夫路径提供了可能。
11月2日-3日
会议名称:北京师范大学第五届全国本科生励耘史学论坛
主办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参会学生:2022级人文科学试验班专业本科生廖柯为
论文题目:《上博简〈慎子曰恭俭〉的学派归属与作者身份再议》
论文摘要:先秦时期有关慎子的记载较少,仅《庄子·天下》篇和《荀子·解蔽》篇等文献对其思想和主张略有评述。学者们一般认为慎子名到,是黄老之学和法家“势”派的代表人物。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简中有一篇名为《慎子曰恭俭》。关于其学派归属与作者身份的问题,历来众说纷纭。《慎子曰恭俭》与《慎子》关系紧密,且其融合了多种主张,当属于黄老学派。而《慎子曰恭俭》承自《黄帝四经》,当为慎子及其弟子对慎子原有学说的发展,并在去齐之后带入楚地。
11月9日
会议名称:云南省国学研究会2024年年会暨“走向现代文明的中国传统智慧”
主办单位:云南大学文学院、云南省国学研究会
参会学生:2023级中国史专业硕士生马卫国
论文题目:《王安石<元丰行示德逢>及<后元丰行>释证》
论文摘要:《元丰行》为王安石罢相后,于元丰四年(1081)所作的两首诗。分别为《元丰行示德逢》和《后元丰行》。该诗为王安石晚年所写的赞美新法成果与鼓励宋神宗继续变法的两首作品。而这两首诗里也暗含许多信息,从一定意义上这两首诗也是王安石晚年的心境与对新法的一次重要独白。
11月9日
会议名称:四川省哲学年会·四川省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会·2024年学术年会
主办单位:四川省哲学学会、四川省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会
参会学生:2019级哲学专业博士生陈计吉
论文题目:《拉丁美洲解放神学中关于贫穷思想的三层意蕴》
论文摘要:解放神学中与贫穷相关的思想具有三层含义:其一,随着解放神学的演进,其对穷人在认识论层面的理解发生了转变。本章基于其对“穷人”概念的重释,比较了《圣经》与解放神学中与穷人相关的论述,从而指出解放神学中的穷人,在特定历史语境下既被视为“原罪的人”,也呈现出被异化的特征,且这一观点是受到马克思主义中“无产者”概念的影响;其二,本文围绕贫穷正义论展开论述。先对《圣经》为解读,梳理上帝对穷人的关爱以及上帝倡导人们援助穷人的文本。再分析在解放神学中,这些文本被阐述为上帝偏爱穷人。进而探讨上帝对穷人的偏爱并不等同于穷人代表正义;其三,本章剖析了解放神学中穷人角色发生了转变,从以往的“慈善的对象”转变为“解放的主体”,这意味着人的主动责任意识的觉醒。最终本章总结得出,贫穷的这三层含义,既彰显了解放神学家对《圣经》文本的有意识挑选,也映射了上帝对穷人的偏爱建立在公义的基础上,并分析出解放神学作为政治神学的局限。此外,本章认为政治神学在将宗教与政治进行对话时,常通过拣选《圣经》经文来支撑政治信仰,从而陷入对文本的功利性诠释。
11月14日—17日
会议名称:“东亚书院文化”学术研讨会
主办单位:河北大学、韩国书院学会
参会学生:2020级中国史专业博士生刘敏
论文题目:《宋代书院制度及其“官学化”——以<明道书院志>为中心的探讨》
论文摘要:《明道书院志》是目前唯一存世的记录了书院内部制度的宋代书院志。明道书院的人事制度有兼具制度与社会的两种属性:既有官员兼任、胥吏参与,朝廷派人专门负责,也有地方士人参与管理。而且随着从祠到书院的发展,其由私人筹建转而成为官司负责之地,在其背后,有着宋理宗对于当时内外政的担忧和对地方控制加强的需求。
参会学生:2022级中国史专业博士生李适
论文题目:《李滉的书院实践与书院观——以绍修书院、迎凤书院、伊山书院为中心》
论文摘要:李滉是朝鲜王朝书院最具代表性的建设者之一,通过考察其为绍修书院请赐额与调解院内矛盾、为迎凤书院的书院志编纂做出贡献并参与祭祀人物的选定、为伊山书院定名作记以及确立书院学规等书院建设活动,可以发掘其书院建设观念。李滉始终秉持着学习模仿中国书院制度的原则,在书院创建过程中具备极大的包容性,强调书院讲学功能,认为书院学习应发扬“为己之学”为主、科举学习为末的教育观,而书院祭享则应以道学为主,并将尊贤讲道视为创建书院的核心追求等。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李滉通过积极参与书院实践活动基本确立了朝鲜王朝书院的基础框架,决定了朝鲜王朝书院建设的发展方向,并为其奠定扎实的发展基础。
参会学生:2023级中国史专业博士生霍兴聪
论文题目:《从书院诗选看中日两国近代书院之发展——以<岳麓诗钞>和<顺正书院诗>为中心》
论文摘要:《岳麓诗钞》和《顺正书院诗》的编纂,是中日两国近代书院史及学术史的璀璨篇章,也是中日两国类似的文化现象中最有意义的事件之一。两部诗选的编纂都值双方古代近代转型之际,虽然同受儒学影响,但不同的学风所导致的诗风,使得二书呈现出的诗歌内容和审美观念等方面产生分化。以此为转折,岳麓书院和顺正书院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而两国历史也开始在这一系列差别中异路。
11月15日-17日
会议名称:Jahrestagung der DVCS Krieg und Frieden 戰爭與和平
主办单位:Jahrestagung der DVCS Krieg und Frieden、Universität Münster
参会学生:2019级中国哲学专业博士生王戈非
论文题目:The Causes of Sima Guang's Thought on Peace 《司马光和平思想的成因》
论文摘要:The Northern Song historian Sima Guang strongly opposed wars with neighboring ethnic regimes and advocated for maintaining peace and building trust with neighbors. Sima Guang's peace proposal sparked great controversy in later generations. The reasons for Sima Guang's proposal need to be analyzed from both historical and current perspectives. In the mid-10th century,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 ended the fragmentation of the Five Dynasties and Ten Kingdoms and signed peace treaties with the Liao and Western Xia dynasties. This political situation is very similar to the Six Dynasties in Chinese history. Sima Guang wrote a detailed record of the history of the Six Dynasties in his book Zizhi Tongjian資治通鑒. Through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history of the Six Dynasties in the Zizhi Tongjian 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 it can be seen that Sima Guang, known for his expertise in historiography, was well versed in the ways to control chaos. The stage of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 was not comprehensive unification, but partial unification. The current historical trend was that the people want peace and the economy needs to recover. Sima Guang hoped to draw inspiration from the past and draw lessons from the present, using history to influence current politics. At that time, Emperor Shenzong appointed Wang Anshi to implement the Xifeng Reforms熙豐變法, among which the policy of opening borders was the root of all wealth accumulation policies. War had caused great suffering to the people's lives, and Sima Guang was deeply saddened by this phenomenon.
北宋史学家司马光强烈反对与周边民族政权的战争,主张维护和平,与邻国建立信任。司马光的和平主张在后世引起了极大的争议。司马光提出这一建议的原因需要从历史和现实两个角度进行分析。10世纪中叶,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与辽、西夏签订了和约。这种政治局面与中国历史上的六朝非常相似。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一书中详细记载了六朝史。通过对《资治通鉴》六朝史与北宋现状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以史学造诣著称的司马光深谙治乱之道。北宋时期不是全面统一,而是局部统一。当前的历史趋势是人民渴望和平,经济需要复苏。司马光希望从过去汲取灵感,从现在吸取教训,用历史来影响当前的政治。当时,神宗任命王安石实施熙丰变法,其中开放边境政策是所有财富积累政策的根源。战争给人民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司马光对此深感痛心。
11月15日—18日
会议名称: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建所四十周年纪念会暨古文字与古文献国际学术研讨会
主办单位: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
参会学生:2021级中国史博士生唐强
论文题目:《出土秦漢律令中“名詞+以上/以下”及相關結構的意義範疇》
论文摘要:現代漢語“以上/以下”的當代語感與其在古漢語中的用法不符,影響了對古代文獻的解讀。出土秦漢律令中的單一結構“名詞+以上/以下”均含本數在內;與“(不/未)盈/滿/過”等組成複合結構後,其意義範疇受到前置修飾詞“(不/未)盈/滿/過”等的影響;聯合結構的範圍起止點是否含本數的判定方法與單一結構、複合結構單用時相同。克服當代語感干擾,明確律令中“名詞+以上/以下”及相關結構的意義範疇,有助於釐清文本層次,理解律令中特殊的省略表達,糾正書手誤抄造成的錯訛等問題。
参会学生:2022级中国史专业博士生钟佩炘
论文题目:《悬泉汉简车马器考释两则》
论文摘要:近年出版的悬泉汉简中记录了许多车马器,其中一些车马器词暂未得到合理的解释。本文考释了悬泉汉简中两则车马器的词汇:将“伏绝”中的“”字考释为“引”,又即“靷”,指系于车轴引车前行的皮带,“伏引”则指隐蔽或伏于舆底的靷;修订简悬贰ⅠT0210①:74中误释为“矛”的“柔”字,并认为“轮矛”“轮柔”实指同一物,“柔”应读作“輮”,即车轮外框。
11月22日-25日
会议名称: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与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2024年年会
主办单位: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中山大学哲学系
参会学生:2021级外国哲学专业博士生陆辉
论文题目:《论列奥施特奥斯对“进步”观念的批判》
论文摘要:“进步”是西方现代性给人类带来的一个全新价值观念,而由其引发的种种现代性思想运动从开始起就是多元且常自相矛盾。这不仅如以赛亚伯林所言“观念造成后果往往出乎肇始者的本意”,究其关键还在于进步主义本身就受缚于自身作出的“进步的才是最好的”这一论断而无法保持观点内部的前后一致性。本文将从施特劳斯在其作品《自然权利与历史》中对“进步”(发展、进化)观念的批判开始,进一步就进步观念存在的问题作一种更一般性的讨论。施特劳斯从事实与价值之分野的视阈中对进步主义困境的本质分三个方面进行考察:一是事实与价值的分野使“进步”(发展、进化)作为一种“价值”而非“事实”呈现;二是“进步”作为一种价值观念,其本质是重新诠释“好与坏”的标准,这种路径使得进步的观念始终无法对自身当下的行动有充分的解释力。三是从进步主义观念造成实际成果来看是进步主义无法摆脱虚无主义,原本将自身最大特性说成是相信“普通人团结起来能改变历史发展进程”的进步主义却一直深陷虚无的泥潭之中。施特劳斯将这种困境归于“历史观念”所引发的问题:将进步观念视为从历史史实中得出的结论。对于打破这种困境,施特劳斯所给出的方案是哲学应当首先还原到政治哲学,强调“真理的致命性”和隐微观念的崇高及必要性,通过揭露其反面所引发的致命后果而强调区分好与坏的必要性,从而恢复政治哲学的地位。笔者认为进步主义面临的此种困境是由其源发于传统形而上价值哲学的肇始所决定的,而对进步观念的批判本质上是近现代思想对历史哲学、传统形而上学及其思维方式的批判,而作为这种思维方式之产物的认知概念自然难逃困境。以施特劳斯为代表的保守派依然保留“进步”作为认知概念的形而上学解释原则,实质上还是没有走出观念论的局限性。而另一种路径,以马克思为代表的解释原则的转换,将进步作为一种伦理理念来理解,在实践中坚持一种进步的理念,可以为进步观念本身提供一种新的辩护,是一种新的变革性理解。
参会学生:22级外国哲学博士生吴兴志
论文题目:《论<周易>之阴阳学说与海德格尔之无蔽学说之关联》
论文摘要:海德格尔思想与先秦道家的思想之间的关联性是当今学界研究的热点。本文旨在研究海德格尔思想与《周易》思想的关联性。本文的思路分为三点:首先陈赟教授将阴阳解为暗和明的做法具有合理性;其次,陈赟教授对“阴阳”的阐释只是不完全地触及到了海德格尔的无蔽学说,因为他将实在的显现方式理解为“侧显”,而海德格尔认为真理的显现是显隐一体的;最后,海德格尔的无蔽学说与《周易》的“阴阳”学说之间的桥梁是老子《道德经》的“知其白守其黑”的学说。海德格尔的无蔽学说与《周易》的“阴阳”学说的关联使得后者又生发了另一种解释的可能性。
11月29日—12月1日
会议名称:甲午战争与近代国际秩序的嬗变纪念甲午战争 130 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
主办单位:山东大学历史学院、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院· 山东大学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
参会学生:2024级中国史专业博士生黄政
论文题目:《淮军将领叶志超早年行迹考(1859-1889)》
论文摘要:合肥西乡的解家圩堡势力是青年叶志超赖以生存的重要基础,合肥知县英翰的加盟推动其由普通团练转变为一股强势武装力量,叶志超则在历次角逐争斗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淮军创立后,内部的军系特色格外显著。叶志超先是通过姻亲关系加入树军系,继而转入亲庆军系,最终成为淮军领袖李鸿章的嫡系爱将,不同时期的因缘际会影响了他在军队中的发展,使得他的职业生涯达到了一般淮军将领难以企及的高度。叶志超在参与晚清北洋海防建设运动过程中,着实呈现出了一种整军经武的改革家形象。他的一番革新作为,使得山海关海防在晚清军事整体劣势的情况下,形成了局部优势。
11月29日-12月1日
会议名称:中国书院学会2024年年会暨庐陵书院文化学术交流会
主办单位:中国书院学会
参会学生:2024级中国史专业博士生曾海鹏
论文题目:《明初余干理学士人的连属与讲学——以胡居仁为中心》
论文摘要:理学虽重自得自悟,但师承讲授仍是学者造入此道最常借助的路径。对理气、心性等诸多基本命题的探讨,尤需处于学术社群中方有机会论析。而明代学术界对于“朋友”一伦格外强调,从明初开始出现的同志会讲之举,至嘉靖、万历年间便蔚然成风。迨至晚明泰州、东林二派,更在言教与行动上皆展现出以友为重的精神,个别学者甚至推崇友伦于家庭亲亲之上。胡居仁等余干学者即主要活跃于成弘、正嘉之际,为此后江右阳明士群会论讲学活动之嚆矢。
而聚会讲学作为学者的自发性活动,其兴起固然有着多重因素。如学者因政治生命不顺利,所以投身于讲学;或因长期致仕在家,讲学传道成为其实现更高生命价值的方式。最突出的便是醒悟功名勋业非但不可求,耽溺其中更是有害于道。故而这批学者不仅重新思索经世的意义及人生的终极价值,也都各自采取行动来落实。其为学方式亦多有相类之处,如着重于自身道德修养之实、推崇朋友辅仁之功,这就成为讲学同志连属的精神基础。
11月30日—12月1日
会议名称:第七届“孙中山与近代中国研究”
主办单位: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历史与孙中山研究所、中山大学历史学系、孙中山研究院(中山)
参会学生:2024级中国史专业博士生秦臻旭
论文题目:《近代中国“唯物”概念的传播与演化》
论文摘要: “唯物”一词来自近代日本学者对“materialism”的哲学译介活动。清末,伴随着进化论,“唯物”概念实现了自身的初传入,并获得了“科学”、“无神”、“进化”的基本含义。在改良派与革命党对立的政治诉求中,形成了对“唯物”概念截然相反的评价,体现出双方对西方价值体系的不同取舍。新文化运动时期,“科学”的“唯物”宇宙观建立,使得“唯物”概念成为自然科学的形而上表达,并构建起“自然科学”、“唯物”与“科学”三者之间的递进关系。“五四运动”后,词义的附会导致“唯物史观”被简单理解为“唯物”的历史观,并形成“唯物”就是“唯经济”的狭隘解读。继而在“科玄论战”中,对“唯物”概念的认识产生了进一步分化,唯物史观派通过对“唯物”概念的有效运用,将“科学”属性赋予了“唯物史观”,实现了“唯物”概念的马克思主义化。回顾“唯物”概念在近代中国的演化过程,不仅体现出中西思想之间的互动与冲突,同样也是一场以“唯物”为“喻体”的“语言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