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至9月书院学生参会简讯

2025年09月30日 09:44

619-22

会议名称:第二届逻辑、伦理学与社会科学跨学科国际会The 2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Bridges between Logic, Ethics and Social Sciences (BLESS 2025)

主办单位:山西大学

参会学生:2023级中国哲学专业博士生严木远

论文题目:Analysis of Divination Beliefs Based on Modal Logic: Also Discussing Nan Kuai's Divination and Yang Hu's Non-Rescue of Zheng in the Zuo Zhuan

论文摘要:The divination belief in the Zhouyi can be defined as “All canonical divination outcomes are verifiable,” which is interdependent with the ethics. However, an analysis of the two cases of Nan Kuai’s divination on rebellion and Yang Hu’s divination on rescuing Zheng in the Zuozhuan reveals an internal contradiction within this belief when confronted with hypothetical divination: if the result indicates that a contemplated action is inauspicious, the agent will, out of belief in divination, abandon the action, thereby rendering the outcome unverifiable. Consequently, the agent is simultaneously committed to both the divination belief and its negation. Drawing on epistemic logic and the notion of possible worlds from modal realism, the present study relocates divination utterances within a possible-worlds framework. Doing so preserves the internal consistency of divination belief without altering the content of the divination results, while also providing a rational account of the widespread human practice of “seeking good fortune and avoiding calamity.” The philosophical dimension intrinsic to the Zhouyi itself demands that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possible-worlds concept be understood not merely as a semantic device, but as a metaphysical commitment.

710-12

会议名称:区域文化传承发展论坛暨第二届“东亚书院文化”学术研讨会

主办单位:河北大学(莲池书院)人文高等研究院、韩国书院学会

参会学生:2024级中国史专业博士生熊欢欢

论文题目:清代四川书院区域分布研究

论文摘要:书院作为文化教育组织,其区域分布受地理环境、经济、政治、文化、政治等诸多因素影响。清代四川书院经历了前期恢复、中期发展、后期大发展的三个阶段。受四川经济重心东移南迁的影响,书院地域分布呈现出东移南迁的趋势。成都作为四川省会,拥有丰富的经济、政治、文化资源,周边府州受到其辐射,形成了以成都府为中心的书院带。而川西地区长期受地理环境影响,生存环境恶劣,经济文化相对落后,故书院总体偏少。

815-17

会议名称: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视域下的黑水城文献研究暨2025 年中国元史研究会年会

主办单位:中国元史研究会、宁夏大学

参会学生:2022级中国史专业博士生袁小铃

论文题目:《陈世荣撰<张庭祐墓志铭>考释》

论文摘要:张庭祐是元代普通军户家庭的子弟,他由基层衙门的吏员起家,出职县尹后经过多次迁转,曾做到正三品的陕西河东等处都转运盐使,最终授兴元路总管(未及赴任而卒)。他在整个官员群体中虽较为普通,但从基层吏员迁转至三品职官,仍属不易。墓志铭载其事迹颇为丰富,他可谓折射“大历史”的“小人物”:为官期间响应元仁宗开科举的政策推行文教、参与平定圆明和尚叛乱、在元文宗即位之后远赴大都庆贺、在元顺帝即位之际呈报盐池丰收的祥瑞,都充分反映了他个人的奋斗史。其为官经历也有益于加深我们对元代官制和政治史的了解。

820日-23

会议名称:中国诗经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

主办单位:中国诗经学会河北民族师范学院

参会学生:2021级中国史专业博士生马贤亭

论文题目:《出土文献与<诗经>祭祀文化互构研究——以苞茅缩酒仪式为例》  

论文摘要:本文以《左传》“苞茅缩酒”记载为切入点,结合出土文献,复原先秦缩酒的仪式程序和政治功能,以《诗经》中《召南·采蘩》《大雅·旱麓》等篇有关茅、酒的祭祀文本书写为例,揭示苞茅缩酒仪式“以茅滤酒——飨神降福”的双重功能政权合法性认同的文化内涵。以《周颂》《商颂》为揭示《周颂》中《烈祖》《丰年》等篇有关“清酒”“秬鬯”记载与缩酒仪式的文本呼应,并通过屈原《九歌》的楚巫叙事,揭示对中原祭祀礼制的在地化重构。作为祭祀礼典的苞茅缩酒,其物质性礼典的文学文本由《诗经》构成,被赋予“天人沟通”的象征意义,从而形成“仪式实践——文本书写——礼器载体”的三维互构体系,这一互构机制为理解先秦礼乐文明的整合性与多样性提供了新视角。  

参会学生:2021级哲学专业博士生邓芗子

论文题目:《儒家情感观念视域下的<>可以怨”》

论文摘要:“《诗》可以怨”作为儒家诗教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充分展现了儒家情感观念与以诗教为代表的儒家道德教化体系之间所存在的内在张力。一方面,“怨”由于其内涵及特性,被儒家视作需避忌的负面情感;而另一方面儒家以真实、自然作为“情”的准则,《诗》倡有感而发,因此“《诗》可以怨”。随着儒家情感观念的发展,汉宋对“《诗》可以怨”之“怨”呈现出了两种不同的阐释面向,即以怨刺上政为主要内容的“公怨”,及以抒发个人怨情为主的“私怨”。同时,以“怨”为代表的自然情感固然是儒家情感观念的基础,但更重要的是在以“仁”为内核的“礼”的规范和约束下,所形成的符合儒家价值观的道德情感,即礼教赋予《诗》中“怨情”一定的情感尺度,在“可以怨”的基础上形成了“怨而不怒”情感表达方式,以期最终实现培养人形成“温柔敦厚”品质的诗教目的。

919日-21

会议名称:纪念欧阳修知滁980周年学术研讨会

主办单位:滁州学院、中国欧阳修研究会、中国古代散文学会

参会学生:2024级中国史专业硕士生全子阳

论文题目:《杨守敬<日本访书志>所见宋堑本<五代史记>覆议》

论文摘要:清光绪六年四月杨守敬随清朝第一任驻日公使何如璋前往日本,赴日期间他发现了许多中国本土罕见的珍本古籍。光绪十年四月,杨守敬回到中国湖北宜都并成书《日本访书志》,该书收录了大量善本文献。其中提及的宋堑本《五代史记》,即现台湾“国家图书馆”所藏宋本《五代史记》。学界对该版本的争议最大,也留下了可进一步讨论的空间。本文正是通过对宋丙本《五代史记》流传的梳理,展现宋丙本在海内外的收藏著录情况,并通过发掘宋丙本《五代史记》与宗文书院本《五代史记》的联系,推论两个版本的成书时限及其祖本的成书时间,展现了宋丙本《五代史记》独特的文献价值。